产学研协同推进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 ———访国家973计划煤层气项目首席科学家宋岩 记者:目前我国煤层气产业正进入商业化开发的阶段,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煤层气开发的资源潜力。 宋岩:根据国家973计划煤层气项目的研究成果,全国58个煤层气盆地(地区)进行计算、汇总,远景资源量32.86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3.90万亿立方米。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盆地有4个,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这4个盆地占全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的62%,说明我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比较集中的,有利于对煤层气资源进行规模性开发利用。截至2004年,各类煤层气钻井数不到300口,煤层气年产量约为0.2亿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各类煤层气钻井数达到3400余口,煤层气年产量增长到近5亿立方米。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煤层气产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记者:虽然我国近年煤层气产业发展较快,但现阶段我国煤层气的探明率和年产量还是比较低的,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宋岩: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煤层气勘探区块的优选和评价。我国含煤盆地众多,煤层气的勘探程度还很低,加快区块、目标评价和优选,为煤层气勘探提供更多有利的勘探目标是今后的重要任务。二是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煤层气开发的工艺技术。不同类型煤储层钻井、完井和煤层气排采方式不同,目前我国煤层气生产在这些方面技术尚不完善,今后需要加强定向羽状水平井、低成本空气钻井、洞穴完井、高效水力压裂以及煤层气藏数值模拟等技术工作。三是建议国家加强对煤层气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目前国家和各煤层气开发公司都很重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但与国外煤层气产业相比,我国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的投入还较小,煤层气产业还未形成较大的规模,建议借鉴国外对煤层气产业的激励政策,加强对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记者:第一轮973项目已经顺利结束,第二轮项目也已经启动。请您介绍一下973项目中产学研三方的结合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宋岩:第一轮973项目在煤层气聚集成藏理论和开采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建立了我国煤层气地质理论框架。产学研结合是项目组队伍的一大特色,项目组中包括了我国大部分的高水平煤层气研究队伍和国内煤层气产业部门。 研究队伍中企业研究院和科研院校是基础研究创新的有力支撑,这些单位有长期从事煤层气研究的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具有很好的煤层气研究的理论基础。他们不仅提出了煤层气的目标选区、开发设计方案,同时还配合现场进行水力压裂和羽状水平井钻井等工程的实施。同时,产业部门人员也直接参与到煤层气973项目的研究工作中,产业部门既有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生产经验,了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从事煤层气的地质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对煤层气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发挥积极作用。 产学研相结合推动了煤层气人才队伍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也是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宝贵力量。 记者:去年两会期间,您曾提出要在自主创新的重要领域加强产学研实体建设的意见,请问您对今后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来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宋岩:产业部门、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在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盟体系;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实验平台,目前煤炭和石油院校、研究单位建立了多个国家和部门的煤层气相关重点实验室,要充分发挥这些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科学家才能;三是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需及时了解产业部门的需求,从煤层气开发实践中凝炼科学问题,加强研究,加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研究成果在产业部门的试验,完善提出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记者 王志羚)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宋岩:产学研协同推进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0-03-31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