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的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将日趋完善。在8月25日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煤化工行业应该严格行业准入,而现代煤化工产业应以示范为主,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地区发展煤化工,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 谈及当前我国煤化工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共性关键技术待突破、关键技术装备亟须国产化以及部分产品开工率不足等方面。 现代煤化工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直坚持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并举的方针,以焦炭、电石、煤制化肥产品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逐步向以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转变。 通常来讲,现代煤化工是以生产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和清洁燃料油为重点的能源化工产业,产品中既有煤制醇醚、煤制烯烃,又有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石油替代产品。 “去年以来,合成氨和甲醇是增长最快的两种基础化学原料。”李勇武表示,2009年合成氨总产量达到5136万吨,今年上半年完成2650万吨,同比增长4.6%;去年甲醇总产量达到1130万吨,今年上半年完成811万吨,同比增长53.3%。 在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煤化工行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焦化行业为例,2009年全国焦化行业关停、淘汰落后焦炉产能接近2300万吨,新建投产焦炉产能约3700万吨,实现了以自动化、大型化、清洁环保化的大中型焦炉对落后产能的置换。与此同时,电石行业也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截至去年底,全行业已累计淘汰287万吨落后产能,超额完成“十一五”既定目标。 重大示范工程不断涌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不断涌现。全球规模最大的神华集团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目前已进入长周期试车运行阶段;神华包头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已打通全流程,并顺利生产出合格的聚乙烯、聚丙烯产品;全球首套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也于2009年年底在内蒙古通辽市进行了投料试车;潞安集团和伊泰集团两套16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已经投产运行。此外,采用引进技术建设的大唐多伦年产50万吨MTP、神华宁煤年产52万吨MTP项目也正在建设过程中。 与此同时,我国煤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在成功开发、推广大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低水/气耐硫变换新工艺、大型甲醇合成技术等的同时,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关键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 四大瓶颈亟待突破 李勇武指出,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行业可持续发展正在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繁重。传统煤化工中焦炭、电石等项目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现代煤化工项目还处于示范建设阶段,急需行业引导和规范发展。 二是共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许多关键技术还要从国外引进,但引进技术缺少工业验证,风险很大,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因此,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做好商业化示范装置建设和运行,是发展现代煤化工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是关键技术装备亟待国产化。“为大型煤化工项目配套的核心反应器、压缩机、关键泵阀等主要装备目前还不能满足需求。”李勇武说。加快煤化工关键设备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投资,还可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是部分产品生产开工率不足。目前我国甲醇的生产能力已经突破3000万吨,但甲醇制烯烃项目还在示范中。同时,低比例甲醇汽油国家标准(M15)还在制定中,加之国外低价甲醇的倾销,目前甲醇行业整体开工率不到50%,全国二甲醚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已降至20%左右,企业生产运行困难。 “十二五”准入门槛升高 虽然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值得称道,但是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质量与之并不匹配。 为追求规模化效益,一些企业不顾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的势头也逐渐显现,导致电石、焦炭等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出现过剩。还有个别企业以建设煤化工项目之名,圈占和攫取煤炭资源。 为克服上述消极倾向对煤化工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朱宏任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煤化工产业应重点突出结构调整、严格行业准入,加强技术进步与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现代煤化工产业应以示范为主,加强自主创新,健全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开发体系,协调区域发展,综合考虑水资源、环境、市场、运输等多方面约束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地区发展煤化工,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 业内专家同样认为,现代煤化工产业要在加强关键技术、重大装备研发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展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技术的工业化示范,在减少化工原料用油的同时,实现对石油的有效补充和替代,进而缓解石油供需矛盾。(记者 宋斌斌)?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有保有压 “十二五”煤化工准入门槛升高
发布时间:2010-09-07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