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平台,立博官网

图片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中阿能源互惠需“走出去”和“请进来”
发布时间:2011-08-25 来源:中国能源报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阿经贸论坛能源合作分会将于9月21日在宁夏召开。届时中阿双方官、企、学界将共同讨论国际能源新格局下中阿能源产业园、能源物流、能源建筑等方面的投资与合作。中阿双方都在寻找彼此利益的交集,并为此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和通路。

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产油国是左手“资金”右手“石油”,而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则是左手“技术”右手“市场”, 阿拉伯国家的“向东看”和中国的“走出去”恰好相向而遇,四手紧紧相握。

对于双方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的彼此需求,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此前在中阿合作论坛上针对于双方能源关系的阐述:“要加强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的对话和沟通,强化国际能源政策磋商和协调,深入开展能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并鼓励双方之间的能源产业投资。”

能源合作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经贸往来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双方对对方的需求都有强烈而丰富的预期,相信在即将举办的中阿经贸论坛上会在能源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如何实现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建设恐怕仍是双方关注的焦点。

阿拉伯仍是能源安全重心

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当年总共进口2.4亿吨原油,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提升至54.2%。而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到2025年的时候,中国能源消费的82%将需要进口,这其中对于原油的依赖度也将提升至70%以上。

“尽管我国目前及今后还需努力拓展来自俄罗斯、西非和拉美的原油进口渠道,力求一个相对平衡的油气来源多元化格局,但阿拉伯地区作为我国油气来源主渠道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立博平台,立博官网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研究员余建华认为,无论是从资源储备量、开发成本还是合作意愿上,阿拉伯地区的产油国在中国全球能源体系中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一方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地区,而另一方则是全球最主要的石油消费地区,双方对于资产价格的稳定都有着迫切需求。

“阿拉伯国家希望中国能够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而中国也希望在阿拉伯地区得到稳定的能源供应。”卡塔尔驻华大使馆官员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如此定义双方的合作基础。

相关学者向本报记者分析现有的传统中阿产销线路图,产自阿拉伯地区的原油通过国际大型海运公司经过印度洋、马六甲和南中国海被运输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当地完成石化加工之后再销往全国的消费市场。

这条传统的石油产销线路,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产油地区的政治局势和国际炒作资金,随时影响着敏感的原油价格。“卡扎菲的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每一个城池的争夺,都在影响着全球油价。”

中阿能源合作应保证共赢

“中阿双方在新形势下的能源合作将定位于一种新的能源安全观,这种新能源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保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的合作共赢。”余建华认为,中阿之间的能源合作必须改变目前这种零和思维模式,改变能源生产国与能源消费国之间从能源上的博弈转向能源上的合作,追求双方的经济互补和利益趋同。

“在未来的若干年当中,中阿经贸关系的新亮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就是中国企业对阿拉伯国家的投资。按照商务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要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而阿拉伯国家无疑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这也和我们寻求资源型投资有密切关系。”中国社科院经济建设所所长裴长洪认为,石油的勘探开采以及与石油相关的产业链项目仍将是中国企业前往阿拉伯地区投资的重点。

“在走出去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与投资国之间的对等性利益互动,不能连一枚钉子都需要从国内输出。”西北大学中东问题研究所王猛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避免以央企为主轴的一揽子投资模式,从银行贷款、业务运营到建筑民工、厨师、医生都从中国直接输出,这种投资链、产业链整体捆包的一条龙投资模式,缺少与被投资国之间的对等性利益互动,实际利益缺乏必要的保护机制。

王猛认为,对于长期垄断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国内能源巨头来说,由于掌控着上游的原油资源,因此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来自于中小民营企业,而是那些被挡在国外的潜在竞争对手,这其中也包括拥有上游资源优势的产油国能源巨头。

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提出建议,“海湾国家的一些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公司也应该在中国建立起分支机构或办事处,这样可以能够靠近市场,靠近决策中心,并研究中国的需要和联合投资的可能性。”(记者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