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平台,立博官网

图片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我国中长期发电能力及电力需求发展预测
发布时间:2013-02-20 来源:中国能源报

????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预计未来我国三大产业GDP比重将由现在的二三一逐步向三二一方向转变。未来第三产业比重将逐步增加,预计到2050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将提高到60%左右,二产比重将下降到33%左右,一产比重进一步下降至3%左右。

????3、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缩小“东中西部差距”

????我国按照地域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部分。四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缩小东中西部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但资源较为缺乏,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东北部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

????为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中央提出:东部地区要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中部地区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地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加快调整和改造,国家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地区差距,从电力需求的角度来看,即中西部地区的人均用电量水平基本赶上甚至超过东部地区。

????上世纪80年代时,我国东北部地区人均用电量水平最高,其后随着地区经济发展,东部人均用电量快速增加,到2010年时,东部地区人均用电量达到4137千瓦时/人,中西部地区人均用电量达到2200-2900千瓦时/人左右。

????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左右,东部地区将率先实现现代化,电力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预计东部地区人均用电量增速将从现在的10.8%下降至2020年4.0%左右,并在2040年后进一步放缓至1%以下。最终东部地区的人均用电量水平将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8000-10000千瓦时/人的水平。

????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算起,东部地区的现代化过程大概历时30-40年时间。今后中西部地区将利用后发优势,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利用30-40年时间,基本赶上东部地区,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预计中西部地区的人均用电量增速在2020年前仍然保持6%-7%,在2030年左右下降至4%左右,在2040年至2050年间增速进一步放缓至2%-1%。届时,中西部地区人均用电量将达到8000-10000千瓦时/人,基本赶上东部地区。

????4、重视资源环境约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我国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

????我国陆地国土空间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约60%的陆地国土空间为山地和高原。再扣除必须保证的18亿亩耕地后,大约总共可以集中建设使用的土地不超过260万平方公里。

????按照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负荷密度粗略框算,我国未来的饱和需电量水平约在10-20万亿千瓦时内。

????(2)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相对短缺。

????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能源和矿产资源与主要消费地呈逆向分布。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优质化石能源资源严重不足。

????(3)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仅占19%。水体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

????(4)我国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问题凸显。

????我国某些地区粗放式、无节制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等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大气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差,部分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