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平台,立博官网

图片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以化解过剩产能重塑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
发布时间:2016-05-31 来源:《求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过剩产能的有效化解。辩证看待我国存在的产能过剩现象,并以正确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劳动力成本及其他要素成本逐渐提高,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供给侧发力,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已成为当前一项必要且紧迫的任务。不过,去产能不意味着对过剩产能“一去了之”,更不能认为是与传统产业“一刀两断”。对待产能过剩问题,必须结合国情,历史地、辩证地看。

????我国是工业化的后来者,用6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然而,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还未完成,工业化进程远未结束,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个基本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和保持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将经济从“滞胀”泥沼中拉出来,西方国家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得大量传统产业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传统制造业迅速衰落。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夕,西方多数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降到10%左右,而以金融、保险、旅游、咨询、餐饮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则占到75%以上。西方国家“去工业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经济增速迅速下滑且复苏乏力,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投资严重不足,商品出口萎缩,经济停滞趋于常态化。我们必须深刻吸取西方国家“去工业化”的教训,对待过剩产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一去了之”。中央的去产能部署是关停那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具备改造升级条件的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而不是所有供过于求的企业。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而言,重要的是在削减过剩产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改造传统产能,培育新的动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化解过剩产能作出了明确部署。我们要扎实推进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的基础上,着力重塑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助推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是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过剩产能的有效化解。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节能环保等水平,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要推动传统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打造新型比较优势,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实施适度的总需求管理。去产能必须考虑经济社会的可承受能力。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性增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必须实施适度的逆周期调节,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增长,为化解过剩产能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减税和降低融资成本等手段,适度刺激投资和居民消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消化部分过剩产能,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赢得时间和空间。

????三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造成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传统产业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要积极组织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以食品、药品为重点,加快国内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并轨。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工艺的精细化水平,使传统产业在品牌和质量方面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持续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四是增强国内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是造成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要消除产能过剩,重塑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必须克服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要着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强做优区域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打造新型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五是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我国传统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成熟,具备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优势和条件。当前,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钢铁、建材、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行业为重点,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这既有助于打造传统产业新的比较优势,又有利于实现提高我国经济区域影响力的战略目标。(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

01009005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54016731